close
補習-
教育「投資」變「削資」 --教協會批評《財政預算》教育大倒退
http://www.hktutorcity.com-上門補習
http://www.hktutorcity.com-補習介紹
補習
行政長官梁振英上任的首份《財政預算》,在坐擁649億財政盈餘及7,340億財政儲備的情況下,竟然削減教育開支的預算,其在《施政報告》所說,讓教育界的持份者休養生息,不作重大的政策改變,原來是為其教育削資作包裝。在今年預算案列出的82個政府部門當中,除了10個部門的財政預算有所下降之外,其他部門均有實質增長。而財政預算下降的部門當中,包括教育局和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分別削減12.4%及5.3%,這是本港回歸以來,教育預算最大的一次削幅。
預算案充分顯示政府對教育開支的不重視。去年,教育佔公共經常開支21.3%,今年下降至20.4%;開支總額也由去年的18.9%,下降至今年的16.5%。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指「教育的重要性無容置疑」,實屬口是心非,因為他對教育界的種種殷切訴求置若罔聞,提出新的教育項目則完全閉門造車,不是回應教育界的急切需要。
教協會長馮偉華指出,梁振英參選時對教育提出不少針對核心問題的政策,更揚言「教育是長期的工作,需要長遠規劃」、「教育不是開支,是對未來的投資」。可是,從他首份《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可見,他對教育既無長遠規劃,也欠缺短期緩困措施,今次的《財政預算》,教育更由「投資」變為「削資」,由去年修訂預算的712億,下降至2013年度的645億,減幅為9.4%,當中削幅最大的是涉及中小幼和特殊教育資源的教育局,由507億減至448億,削幅超過一成。
梁振英上場,口說重視教育,但卻在財政充裕的情況下,仍然向教育開刀,提出寥寥數項的新增措施,當中涉及一項職業訓練局每年1千2百萬的撥款,其他兩個獎學金與兩個基金,均屬一次性注資,受惠人數也極為有限。政府藥石亂投,更搔不著癢處,例如一項注資4億多元的獎學金,提供20個名額,供學生往海外知名大學修讀學位或師資培訓,條件是承諾回港任教不少於兩年,卻無視現時根本是學校常額教席不足,中學有數千準教師和合約教師,因縮班殺校而長期無法入職、以合約聘請常額教師或只能擔任低薪教學助理而流失,嚴重浪費教學人才,也無視1.1萬個新高中符合大學入學資格,而無法入讀資助大學的學生的困境。
政府向職業訓練局每年撥款1千2百萬元,用作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購買所需的儀器和學習用具、提供心理和學生輔導以及加強教與學的支援,且未論這金額是否杯水車薪,本港中小學的融合教育百孔千瘡,單位成本遠低於特殊學校的學生,無論教師人手、專業支援、教師培訓都嚴重不足以應付所需,造成學生、教師和學校三輸狀態,面對融合教育這個隨時待爆的炸彈,在在需要增撥實質的資源和檢討政策,但政府措施仍然只隔靴搔癢,對弱勢學生的公平就學視而不見,是一份零分的教育財政預算。
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明確指出,他會在議會對財政預算投反對票。因為,政府漠視他和教育界的意見,現在幾項新增項目和資源,只是胡亂投放、敷衍搪塞在教育項目上,對應不到重要的教育需求,加上,政府沒有增加教育經常性開支,解決現存的教育問題,新政府的表現猶如夕陽政府,令人深切遺憾!
《財政預算》大幅抑壓教育開支,導致多項在教育上主流的訴求,和急待改善的項目,當中不少部分更是梁振英參選政綱的承諾,均全數落空,包括:盡快落實15年免費教育,並在過渡期間為幼師及全日制幼稚園分別提供資源津貼及加權補償津貼,以應幼教燃眉之急;減少每班學生人數,推動中學小班;增加常額教席,改善班師比例,釋放教師教學空間;加強對特殊學校及融合教育的支援;增加大學資助學額等。面對教育火頭處處,教協會對這份《財政預算》表示憤怒,對梁振英未能切實履行政綱承諾,更應予以譴責。
Tag:
補習 |
補習 |
上門補習 |
上門補習 |
補習介紹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