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補習-政情:小氣候:教育產業貧富懸殊 |
|
補習 引進哈羅來港辦學,是體現煲呔曾力推教育產業的政績工程,他昨日親自出席哈羅香港奠基禮,這讓人記起煲呔曾還有一個很久沒有人提起(或故意不提起) 的身份—Sir煲呔或曾爵士。這身份嘛,跟來自英國的哈羅學校一脈相承,同屬貴族,煲呔曾以爵士身份參加奠基禮,更加入型入格呀。 香港獲世界名校垂青,曾爵士連同特區子民倒履相迎也來不及,特區政府怎也得意思意思,象徵式價錢批地正好展示誠意,借助哈羅響噹噹名氣,帶動香港教 育產業國際化。說不定二、三十年後,哈羅香港國際學校培養了亞洲多國的總理、首相、政客、工商界翹楚。光是這願景,特區政府今日象徵式價錢批地建校,實在 太值得。 不過,既然哈羅香港的校地以象徵式價錢批給,這算是公帑資助了,本地的清貧學生是否有機會被取錄入學呢?據說校方會向一成合資格學生,提供由學費至 住宿資助。但貴族學校除了收取天價學費和宿費之外,尚有大量並非一般家庭可以負擔的雜費和校外活動費用,例如海外遊學、交流等,就算本港清貧學生有幸獲取 錄,恐怕也難為了家長。 煲呔曾發教育產業國際化的春秋大夢,本港的教育發展卻趨向貧者愈貧、富者愈富。 較早前官中名校英皇書院被迫參加自願縮班計劃,作為校友的前天文台台長黑英,怒斥政府剝奪清貧學生透過接受免費優質教育在社會向上流動,改善家境。 是的,哈羅香港也聲稱會秉承校方傳統,不論家庭背景,資優的學生都應擁有相等機會接受優質教育,但對大多數收入有限的香港家長而言,願意子弟入讀官中英皇 書院,抑或大批費用跟尾的哈羅香港呢? 較早前,政府以象徵式價錢批地給予多個收取高昂會籍費的私人會所,卻未有按條款開放設施予公眾租用,形同以公帑津貼少數人。以同樣方式批地的哈羅香 港推出天價資本證明書和債券供家長認購,換取優先入學機會,又何異於一個身份象徵的會籍,試問有幾多個普通收入的香港家長,可以獲得這張入場券?香港社會 為何泛起仇富、仇權貴情結,答案顯而易見。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