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補習-德育及國民教育系列:王鳴倡讀中史 借古鑑今熟國情


補習
認識中國歷史是了解國情的基礎,青協總幹事王鳴雖出生於港英殖民時代,但自小深受母親潘楚英影響,潘曾在女兒就讀的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任教中史,在其薰陶下,年紀小小的王鳴對國民身份認同感已非常強烈,愛閱讀《資治通鑑》等古籍,懂得借古鑑今,分析國情。已任全國政協委員達9年的王鳴指,國家正不斷變化,她也需每天虛心學習;並認為本港若要推動國民教育,活潑互動方式較「說教」更能提升年輕人的自學動機。
今年59歲的王鳴,曾出任立法局非官守議員、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房屋委員會主席及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等,亦曾參與大量公職,非常熱心社會服務。王鳴之所以如此關心社會,與其母親潘楚英大有關係。
幼承庭訓培養愛國情操
王鳴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母親有很強的愛國情操,一直教導子女「我們是中國人」的概念,又教孩子唱國歌,「雖然當時社會環境令我對國家的認知有限,但我從來無質疑過自己的國民身份;母親不時以身作則,她對內地的事情非常關心,亦鼓勵我多讀報,即使日後我到外國進修,仍堅持我的根在中國」。而經常閱報亦成為王鳴的習慣,她笑言:「可以不吃早餐,但不能不看報紙。」
范太葉劉均為母親學生
潘楚英曾在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任教中史,政界名人范徐麗泰、葉劉淑儀均是其學生。由於媽媽是中史專家,王鳴年紀輕輕便熟讀中史,也對艱深的《孫子兵法》及《資治通鑑》等經典極感興趣,更令她明白中國的智慧沿於五千年文化,分析事情時,懂得借古鑑今,「母親教曉我朝代的興衰因由,不要重蹈歷史的覆轍;亦教導我如何看待一個歷史人物,如武則天同樣有成就及過失,宜客觀分析。」
研讀社會學出身的王鳴,任職社福機構青協總幹事一職逾30年,她認為香港回歸10多年,在「一國兩制」下,青少年更需認識祖國。
在接觸年輕人的經驗當中,她認為應該以分享經驗作切入點,並非「說教」傳授國情知識,「以深受青年人歡迎的iPhone為例,內地生產的成本很廉宜,名牌手袋亦如是,為何賣給普羅大眾時卻這麼貴,問題在於創意的價值,這讓我們反思到,國家不能只停留在世界工廠的層面,故內地近年亦積極推動創意。舉這些例子,青少年立即明白,亦能夠提升他們的興趣。」
對於香港即將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王鳴強調老師亦需要同步學習,讓學生掌握事實,對國情不能含糊其詞,「國民教育不能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思考、分析、討論,只有多作交流,才會愈辯愈明……」長遠而言,她認為最重要是提升學生興趣,讓他們有自學的動力,「老師總不能餵一世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ktutorcity2 的頭像
    hktutorcity2

    576953369

    hktutorcity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