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補習 補習 上門補習 上門補習 補習介紹


消委會抽查超市貨品,指部分售價升幅比通脹高。其實,消費要有精明眼,格價不可懶,尤其近年標價手法層出不窮,最低價不等如最抵買,歐美的超市亦有標價爭議而面臨檢控或被罰款情況。一角幾毫,也要均均真真!

消費者委員會昨公布年度超市價格調查,綜合3大超市挑選200項較受歡迎的貨品,結果總平均售價較去年上升6.8%,其中嬰兒奶粉、雞蛋和罐頭魚的平均升幅逾17%,幅度遠超去年通脹4.1%,超市解釋是來貨價上升等(相關新聞詳見A21版——「內地客搶貴奶粉 加幅6年高」)。

面對士多、辦館等雜貨店愈來愈少的現實情況,現時市民購買日常用品,很多時都要幫襯超市,超市貨品價格時高時低,不少精明消費者也花精神多做格價工夫,務求買得抵。

減價貨貴過原價 成網絡熱話

不過,近年超市的標價手法層出不窮,大量字詞諸如「至抵價」、「加多1元送1件」、「多買多送」等,令人看得眼花繚亂,但減價後是否最抵?多買是否比單件價便宜?

網上曾瘋傳一張超市內的西芹標價照片,原價9.9元,但標示減價後的新價錢仍然是9.9元,究竟減在哪?也有減價貨品貴過原價的照片,成為網絡熱話。

為慳荷包,不少市民覷準減價日子入貨,但09年消委會曾抽查超市288件商品,結果發現兩大超市中,分別有逾50%及逾70%的抽查商品,在周五價錢最貴。有報道更指,有超市在周五加價,周六減價。

另外,消委會也曾發現,有超市標示「只限一天」優惠,但抽查發現有粟米油套裝在這優惠日子原來貴上1元,在「第二件半價」優惠下,有零食買兩件價錢,比起平日買兩件加起來還要貴。

鬥智鬥記性 令消費者有怨言

當然,超市對於貨品加價或減價有其決定權,而且價錢亦清楚標示出來,消費者最終買不買,是個人選擇,但購物過程中要鬥智鬥記性,確令不少市民有怨言。

不過,這類銷售手法,其實又不止限於香港,在外地也常見。英國消費者組織「Which?」去年發表報告,指當地超市愈來愈愛使用類似「N元N個」的捆綁式銷售手法,讓消費者以為可省錢,但實際卻更花錢。

法國有傳媒去年踢爆,有超市賣醬料是0.7歐元一包,捆綁銷售3包卻是2.99歐元,有超市派發「買4送1」、「文具一律5折」等宣傳冊子招徠,但顧客踏入超市後卻原來「未上架」或「已售罄」,惟有改購其他沒折扣的貨品。

外地消費者對此不滿,亦指此會推高通脹,外地政府出招對付,如威嚇、簽訂約章,甚至加罰款等。

英國去年一項大型調查發現,不少超市是先抬價再減價的「假優惠」。英政府明言要求超市停止,否則採取行動,可予以檢控,去年12月,英政府安排8間大型超市簽署約章,承諾結束「假優惠」手法;有報道指法國去年4月就有3間超市因「進行欺騙性商業活動」被罰款14萬歐元。

沃爾瑪標價有誤 罰百萬美元

美國政府定期向超市進行抽查,確定超市標價正確。超市沃爾瑪曾於5年內被抽查976次,逾半次數不合格(逾2%貨品標價錯誤),結果被阿利桑那州政府罰款100萬美元。05年位於加州的沃爾瑪又被發現標示減價貨品,結帳時消費者卻原來要支付更貴價錢,被州政府控告,沃爾瑪辯稱機器出錯,但最終賠款140萬美元。

本港超市的貨品價格及標價情況,難以寄望有如外國般由政府出手,惟有靠組織不時監察,公開其手法提醒市民。

消費者權益要有更大保障,可寄望今年第二季實施的《2012年商品說明(不良營商手法)(修訂)條例》,其規管包括虛假商品說明及誤導性遺漏等,執法指引中提到,超市日後以「特價」或「減價」促銷時,價格應至少較1周前價格為低,否則可能違法,沒證據支持的「最低價」亦應避免。

修訂條例實施後,會否令市民購物更放心?抑或政府有張良計,超市有過牆梯,屆時有其他變招?面對商戶標價手法層出不窮,消費者亦惟有打醒精神,見招拆招。



中文補習
英文補習
數學補習
通識補習


Tag: 補習 | 補習 | 上門補習 | 上門補習 | 補習介紹 | 補習 |
上門補習 |
補習介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ktutorcity2 的頭像
    hktutorcity2

    576953369

    hktutorcity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