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補習-持IANG簽注進修 有內地生多繳2萬


補習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為吸納在港求學的非本地尖子,香港政府於08年推出「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IANG),持有關簽注者即可無條件留港12個月,期間可隨意進修、就業或轉職,並因應工作情況申請延期。然而政府相關配套卻有欠妥善,由於教育當局對「非本地生」定義不清,8大院校各有各演繹,令部分持IANG簽注的非本地尖子,在香港報讀自資碩士時,平白較其他來港人才多付約2萬元學費,慘遭「不公平對待」。有內地畢業生團體直言對此感無奈,認為同儕無謂再在港修讀自資研究生。教資會則回覆稱,當局正就有關問題進行檢討。
近日有內地畢業生於理工大學民主牆張貼投訴,指他在理大本科畢業後,成功申請IANG簽注,並報讀該校的兼讀制中國文化學系自資碩士課程。他表示,本來申請一直被視作「本地生」處理,惟於註冊時校方卻指持IANG簽注者屬「非本地生」類別,突然向其加收約2萬元學費;他指出,其情況與其他持工作簽證在港的外地人才類似,但有關人等一律被視作「本地生」,質疑自己遭不公平對待。
非本地生標準各校有別
有關事件揭發原來當局對「非本地生」根本欠缺清晰定義。據理大回應稱,該校將IANG簽注持有人界定為「非本地生」,是按教資會定義而行。然而,本報向其他資助院校查詢後,卻發現屬「各有各演繹」,如理大、中大等會將持IANG簽注者視為「非本地生」;但城大、教院則視為「本地生」,機制混亂含糊,並無統一標準。
教資會間接承認定義不清
事實上,教資會在回覆本報時,亦間接承認有關定義存在不清晰之處,並稱教育局正就「非本地生」的定義進行檢討。
發言人回應指,「非本地生」一般泛指所有持入境處簽發的學生簽證、入境許可證來港就學人士,但個別持工作簽證、眷屬簽證到港,或透過IANG在港工作的人士,會因應情況被界定為非本地生,各院校可按報名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將之歸類為「本地生」抑「非本地學生」。本報又曾向教育局查詢「非本地生」定義檢討的原因及進度,但局方未有回應。
專家籲院校提供清晰指引
對是次事件,在港內地畢業生聯會主席耿春亞指,香港不少碩士研究生課程為自資營運,制度、收費很多時由學系決定,即使大學高層亦未必能管得著。就課程收費問題,耿春亞慨嘆指,香港屬自由市場,學費由各校自決,同學只得無奈接受,不然索性放棄,「我常勸他們(內地畢業生)不要讀了,找工作更好、更能吸收社會經驗」。
教協會長馮偉華則指,據他了解,除持學生簽證來港者一律被列為「非本地生」外,其餘簽證持有人如何分類,的確是由院校自決。
他強調,院校處理申請時應提供清晰指引,及向各申請人情況針對性作說明,避免再發生是次事後才追收學費的窘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ktutorcity2 的頭像
    hktutorcity2

    576953369

    hktutorcity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